两会期间,总理为成都等城市放开摆地摊行为点赞,一时间地摊经济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。
6月1日至6月2日,总理在山东烟台等地考察时又专门提到地摊经济,认为这种模式为特殊时期恢复经济,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一、什么是地摊经济?
地摊经济来源于民间,服务于民生,是城市部分民众生活之源,希望之光。
城市,不应该只有富丽堂皇、高楼大厦,也应该能包容普通商贩、路边摊位,更应该充满人间烟火气。我们的国情决定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将长期存在。
有六亿人月平均收入不足一千元,扶贫的压力巨大,改善民生的道路漫长。加上今年又遇到这场罕见疫情,可以说让许多人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二、放开地摊经济的意义
放开地摊管制,不将占道经营等行为纳入文明考核,都是在给普通民众带来生活的希望。只有民生稳,就业稳,经济社会才会稳,城市才会更有活力,更有希望。
地摊经济的活跃,也考验着各地政府的管理能力,只有放管结合,加强监管才能使这一政策发挥出更好的效果。激活地摊经济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也不能一放了之,政府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。
怎样让地摊经济和城市交通、居民生活和谐相处,其实考验着城市管理智慧。
一方面我们应该正确引导,合理规划,划出合适地方摆摊,不占用交通或消防通道,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;
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管,随时关注商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等问题,打击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,如最近有人开始炒作地摊费,坐地起价,就是一个不良苗头。所以地摊经济要良性发展,离不开政府的管理护航。
三、疫情结束后,地摊经济怎么发展?
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来使城市经济多元化,民众谋生手段多元化。最近成都市出台促进地摊经济发展的一些列长期措施规划,无疑开了一个好头。
各地政府应该借这段时间,去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,在管理与服务之间平衡,在城市面子与里子之间平衡,盘活闲置资源,鼓励自由创业,让地摊经济这条鳗鱼搅动一池春水,让民众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,让中国经济更有活力,民生就业更有保障。
治国之要,在于安民,民生是最大的政治。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让地摊经济点亮城市之光,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带来便利。
本文作者:润德公考谢老师,事业单位人事网公众号独家发布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。